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系列报告会与座谈会在我司举行

2021/07/28 00:33  肖萌 罗中茗  阅读:

726日下午,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主题的国际传播系列报告会在我司举行。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兼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广西日报东盟报道部主任兼高级记者姜木兰、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总监兼高级编辑杨春、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副总监兼高级编辑覃彤四位嘉宾分别作了报告。

报告会由我司东盟传媒与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易文教授主持,我司师生约140人出席。

 

报告会现场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唐润华报告的题目为《大变局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整体性与差异化》。他认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变局中,近年国际传播体现出整体性和差异化的特点。整体性体现在传播主体全民化、传播内容无界化、传播触达全球化三个方面。

要适应这一特点,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明晰国际传播在国家总体对外战略的地位和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国际传播总体规划,构建目标多层、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形式多种的国际传播格局,打破内、外宣媒体的界限,提升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所有社会成员和组织都需要提升媒介素养。

差异性则体现在传播主体的复杂性、传播对象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路径的弥散性四个方面。要应对这一点,就要实行以效果为导向的精准传播,各传播主体要根据其性质特点各司其职;针对各传播对象,要根据其对中国的意义和态度确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对于各传播形态,要根据其职能、介质和受众特点各显所长。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作报告 

广西日报东盟报道部主任姜木兰报告的题目为《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新赛道》。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新时期国际传播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有归零心态,重新出发。世界大部分用互联网的人都在用社交媒体,而且社交用户增长较快,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对外话语方式,而社交媒体是突破口。用好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社交媒体平民化的特性可以缓解语态上的居高临下,将过去的说教式宣传改为更具有亲和力的语态。

姜木兰主任介绍了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特点及功能,提出顺应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人的形象。

 

                                             广西日报东盟报道部主任、高级记者姜木兰作报告 

    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总监杨春针对区域性国际传播对策主题作报告。他认为媒体国际传播重要的是平台建设,他所在的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已经达到了“五位一体”,即广播、电视、期刊、新媒体、线下活动。广播主要加强覆盖以及在语言方面不断改进。电视方面,他们依据东南亚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送审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同时组织演员前往宣传。杂志方面,《荷花》杂志目前公开在越南发行,编辑方式为两国一刊,中越共同编辑。新媒体方面,他们加强APP铺设。线下方面,他们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建设了工作站,与当地国的电视台共同采访、办公。

    随后,杨春总监还介绍了东盟部分国家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和媒体偏好的特征。

 

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总监、高级编辑杨春作报告

     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副总监覃彤副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守正创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她介绍道,近年来国际频道在境外播出平台构建、中国故事讲述和人文交流等方面,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

    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越南等国家电视台官方媒体开展合作,推出的中老泰柬四国合拍纪录片《家在青山绿水间——更好的日子》等纪录片项目获得中宣部“记录中国”传播工程“外宣影视项目”的大力支持。这些成果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广泛宣传了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此外,覃彤副总监认为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做好底层的战略设计和统筹协同,进而用系统思维打造战略传播体系是重要的提升方向。

 

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副总监、高级编辑覃彤作报告

 

    报告会后,四位嘉宾与我司老师在209会议室开展座谈。座谈会上,嘉宾与老师们围绕做好内宣与外宣的观点与经验进行了热烈交流,就未来可能的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对高校如何提升培养国际传播人才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与老师们一致认为,西大新传学子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文/肖萌 图/罗中茗)

 

 

 




关闭